奇搜宝
更多
中药材大全

黄花母根

黄花母根

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母根
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Mǔ Gēn
别名
胶粘根、土黄芪。
英文名
Root of Broomjute Sid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.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da rhombifolia L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白背黄花稔 直立亚灌木,高约1m。分枝多,枝被星状绵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3-5mm,被星状柔毛;托叶纤细,刺毛状,与叶柄近等长;叶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5-45mm,宽6-20mm。先端浑圆至短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疏被星状柔毛至近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星状柔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1-2cm,密被星状柔毛,中部以上有节;萼杯形,长4-5mm,被星状短绵毛,裂片5,三角形;花黄色,直径约1cm,花瓣倒卵形,长约8mm,先端圆,基部狭;雄蕊柱无毛,疏被腺状乳突,长约5mm,花柱分枝8-10。果半球形,直径6-7mm,分果爿8-10,被星状柔毛,先端具2短芒。花期秋、冬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间,旷野和沟谷两岸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β-苯乙胺(β-phenethyl amine),N-甲基-β-苯乙胺(N-methyl-β-phenethylamine),S-右旋-N-甲基色氨酸甲酯[S-(+)-N-methyltryptophane methyl ester],鸭嘴花酚碱(vasicinol),鸭嘴花酮碱(vasicinone),鸭嘴花碱(vasicine),胆碱(choline),下箴刺酮碱(hypaphorine),下箴刺酮甲酯(hypaphorinemethyl ester)及甜菜碱(betaine)。
药理作用
含大量粘胶,国外曾用作治疗肺结核,但有人认为它对结核病并无特异疗效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归经
肺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生肌排脓。主湿热痢疾;泄泻;黄疸;疮痈难溃或溃或溃后不易收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可用60-90g。
复方
①治哮喘: 黄花母根二两,白糖一两。煎汤服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②治痈肿成脓,但气虚不易溃破者: 鲜黄花稔根一至三两,或加猪排骨。水煎服。 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③治崩山疔(气性坏疽): 鲜黄花稔根三两,水煎服;或加鸡肉适量,酒炖服。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④治腰腿痛: 黄花稔干根一两,墨鱼干二条,酒水各半炖服。(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)⑤治阴疽结毒: 黄花稔根、茎二两,红糖一两。开水炖服。 (《福州市民间药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中药志》:去湿热。治湿热痢疾。
2. 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利湿,排脓生肌。治感冒发热,菌痢,肠炎,黄疸,疟疾,化脓炎症,痈疮溃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《*辞典》:黄花母根
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Mǔ Gēn
别名
胶粘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土黄芪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[b]白背黄花稔[/b]的[b]根[/b]。全年可采。
药理作用
含大量粘胶,国外曾用作治疗肺结核,但有人认为它对结核病并无特异疗效。
性味
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微酸涩,性凉,无毒。" 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益气排脓。治感冒,哮喘,泻痢,黄疸,疮痈气虚难溃,或溃后脓毒不清,新肌不生。 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去湿热。治湿热痢疾。" 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利湿,排脓生肌。治感冒发热,菌痢,肠炎,黄疸,疟疾,化脓炎症,痈疮溃疡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大剂1~3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
复方
①治哮喘:黄花母根二两,白糖一两。煎汤服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 ②治痈肿成脓,但气虚不易溃破者:鲜黄花稔根一至三两,或加猪排骨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③治崩山疔(气性坏疽):鲜黄花稔根三两,水煎服;或加鸡肉适量,酒炖服。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腰腿痛:黄花稔干根一两,墨鱼干二条,酒水各半炖服。(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) ⑤治阴疽结毒:黄花稔根、茎二两,红糖一两。开水炖服。(《福州市民间药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
热门药材

别人正在查

其他查询

奇搜宝 · 成语大全
©2022 qisoub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