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线蛇


《中华本草》:白线蛇

拼音注音
Bái Xiàn Shé
别名
白脊蛇、黄脊蛇
英文名
white line Snake
出处
出自《东北动物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除去的内脏的全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uber spinalis(Peters)
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捕捉,捕后迅速处死,除去内脏,鲜用。
原形态
黄脊游蛇,体较细长,全长80cm左右。背面绛红色,背脊正中有1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,其端起自额鳞,后端通达尾末,体侧由于鳞片边缘黑色,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,腹面淡黄色。眶前鳞1,有一较小的眶前下鳞,眶后鳞2(1);颞鳞2+2(3),上唇鳞多为3-2-3式。背鳞17-17-15行,体鳞平滑,颈部及体中部17行,肛前15行;腹鳞雄者186-194,雌者202-206;肛鳞2分,尾下鳞83-79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、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,河流附近、旱地、林区都可发现。以蜥蜴为食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内蒙古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归经
脾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通经止痛。主风湿性关节疼痛;肌肤麻木不
用法用量
内服:浸酒,20-40ml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线蛇

拼音注音
Bái Xiàn Shé
别名
黄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黄脊蛇、白蛇
来源
有鳞目游蛇科[b]黄脊游蛇[/b]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[b]去内脏全体[/b]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。
功能主治
袪风湿。主治风湿关节疼痛,麻木不仁。
用法用量
白线蛇1条,白酒1斤,置瓶内,浸一月,制成药酒服,每饮1盅,每日2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*辞典》:白线蛇

拼音注音
Bái Xiàn Shé
别名
白脊蛇、黄脊蛇。
出处
《东北动物药》
来源
为游蛇科动物[b]黄脊游蛇[/b]的[b]全体[/b]。夏、秋季捕捉,去内脏,晒干。
原形态
体长约80厘米。体背呈绿褐色;有一条明显的黄白色纵走带;自头部额鳞的前端起直达尾端。上唇鳞8片,偶为7片或9片;眼前鳞2片,偶为1片;服后鳞2片;前颞鳞2片;后颞鳞3片或2片。体鳞光滑。颈部及体中部17行,肛前15行。腹鳞雄者186~194,雌者202~206;尾下鳞90~99。
生境分布
常活动于溪流附近,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,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。无毒。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。治风湿性关节疼痛,麻木不仁。
复方
治风湿性关节疼痛,麻木不仁:白线蛇一条,白酒一斤。置瓶内,浸一月即成,每次饮一盅,日服二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