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壶卢子


《中华本草》:苦壶卢子

拼音注音
Kǔ Hú Lú Zǐ
别名
苦瓠子、苦葫芦子
英文名
seed of Bitter Bottle Gour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小葫芦的种子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 )Standl. Var. microcarpa (Naud.) Hara.
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剖开果实,取出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小葫芦 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软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0-20cm,顶端有2腺体,被毛;卷须纤细,上部分2歧,初时被微柔毛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均10-30cm,不分裂或3-5裂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弯缺开张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;掌状脉5-7。雌雄花均单生;雄花花梗细,比叶柄稍长,花萼筒漏斗状,裂片披针形;花冠白色,裂往皱波状,雄蕊3,花室折曲。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中间缢缩,花柱粗短,柱头3,2裂。植株结实较多;果实哑铃状,下部大于上部,长不足10c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归肺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利水;通窃;杀虫;解毒。主小便不利;水肿;鼻塞;鼻息肉;龆齿;聤耳;疥癣
用法用量
内服:3-6g入丸、散。外用:煮汁涂、煎水含漱或研末点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治痈疽恶疮,疥癣,龋齿有虫NI者。
2.《本草求真》:治诸般齿病或目翳、鼻塞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《*辞典》:苦壶卢子

拼音注音
Kǔ Hú Lú Zǐ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[b]苦葫芦[/b]的[b]种子[/b]。秋后采取成熟果实,剖取种子,晒干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苦,寒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水肿,小便不通,鼻塞,鼻息,龋齿,聤耳。 ①《纲目》:"治痈疽恶疮,疥癣,龋齿有虫匿者。" ②《本草求真》:"治诸般齿病或目翳、鼻塞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煮汁涂、煎水含漱或研末点涂。
复方
①治大腹水肿:苦壶卢子二两(微炒),捣细罗为散。以粥饮调下二钱。 ②治小便不通:蝼蛄三枚(微炒),苦壶卢子三十粒(微炒)。上药,捣细罗为散。每服,以冷水调下一钱。 ③治鼻塞,眼昏头疼,胸闷:苦壶卢子一两,以童子小便一中盏浸之,夏一日,冬七日。取汁少许,滴入鼻中。(脑泻散) ④治鼻内息肉:苦壶卢子,苦丁香等分。入麝香少许,为末。纸拈点之。 ⑤治龋齿疼痛:苦壶卢子半斤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含漱口,吐之。茎叶亦可用。 ⑥治齿匿口臭:苦壶卢孑,为末,蜜丸,半枣大。每旦漱口了,含一丸,仍涂齿斯上,涎出,吐去。 ⑦治聤耳出脓:干苦壶卢子一分,黄连半钱。为末。以绵先缴净,吹入半字,日二次。(选方出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